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這個議題在2008年真的是很熱,不過,該是靜下心來看看雲端服務之於台灣企業的意義為何,以及促發企業市場買單的前提為何。
這邊先羅列最近採訪時聽到比較特殊的訊息:
「雲端服務之於企業,代表的是如何透過集中化管理的方式,降低終端維運成本,而且,也有不少企業開始選擇以Linux等開放原始碼軟體(OSS)取代既有的商用軟體,」Red Hat 亞太暨日本市場行銷總監Daniel CF Ng如是說道。
##CONTINUE##「台灣的網路頻寬服務業者或軟體業者極可能在明年興起的委外、雲端服務熱潮中,開拓新的市場商機,」IDC企業應用研究經理曹永暉說。
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於之前受訪時表示,「趨勢科技將透過與中華電信等產學合作的方式,完整化Security in the cloud服務。」
「基於頻寬等考量,我們曾跟中華電信協議過,能否由他們負責與提供甲種隨選服務的甲公司接洽,由他們來維運甲公司的隨選軟體,以免出現頻寬不足等窘境,不過,該提議似乎沒有被中華電信採納,」某位不願具名的服務業主管這樣說道。
從最近幾個月新聞與上述四段話,可推敲出以下四件事情:
第一,企業雲端服務市場大有可為。雖然市場對雲端運算(服務)的定義與可能的獲利模式未明,但為開源節流,企業大多很認同雲端運算服務這個概念;換句話說,繼消費端的雲端服務(如Google Docs等)日趨普及後,企業雲端服務市場似乎亦大有可為。
第二,企業傾向自建雲端服務。基於基礎建設、資安防護及工作習慣難改等因素,企業雖認同雲端這個概念,但具體實做方式多半是從部署虛擬化技術(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與精簡型電腦(Thin-Client)等有助於實現「集中化」的軟硬體設備。
第三,外部雲端服務市場仍處混沌狀態。先排除文書系統等終端電腦才會使用到的軟體(即一般消費眾使用的雲端服務),單就企業雲端服務市場這塊來說,基於產業特性、企業文化與商業模式等不同,每個企業需要的產品服務多不相同,除非Google或微軟(Microsoft)等欲藉著提供雲端運算服務平台獲利的業者能找到擅長上述領域的軟體服務供應商至其平台上提供各種隨選服務、甚至是客製化服務,否則,企業為何要去選用一些根本不適合的隨選服務。
舉例來說,Salesforce.com除了提供銷售自動化(SFA)等顧客關係管理(CRM)軟體的通用模組外,亦提供Force.com這個平台,供企業用戶與獨立軟體開發商(ISV)等人於其上自建所需應用服務。
流程單純的隨選軟體較易獲得企業青睞。解決平台問題後,下一個待決的問題是,哪種軟體即服務能受到企業青睞?從Oracle Sibel與Salesforce.com等業者都從提供企業用來管理業務績效表現的銷售自動化模組,以及用來記載顧客對服務的滿意度的顧客服務管理(CS)模組等,不難推知,流程較單純,以及不需與其他應用系統交換數據資料的軟體服務,比較有可能獲得企業關注與採購。
這或許也是網頁郵件(Web Mail)、線上文書系統(Online Office System)等消費端雲端服務較早且較易獲得市場青睞與選用的原因。
第四,中華電信等電信(或頻寬)業者是否願意加入雲端服務市場尤甚重要。電信業者有無加入雲端服務市場對有意選用外部雲端服務的企業衝擊較大,理由是,即便企業對雲端服務極感興趣,但在考量欲讓所有員工都能暢所無阻的使用隨選軟體,尤其是那些需要比較高的運算資源的應用服務,可能得擔負頻寬費用將極高後,多半會打消該念頭。
要中華電信等電訊業者跳下來雲端服務市場有困難。理由很簡單,首先,中華電信等電訊業者雖擁有雄厚的頻寬資源,但對雲端運算、雲端服務等的技術與維運模式相對陌生,甚難在極短的時間內跨足該領域。
其次,中華電信等電信業者雖欲透過多元業務服務項目擴大營收獲利,但電話、網路等才是其關注的主要營收獲利來源,雲端?電訊業者或許希望雲端服務市場熱起來,不過,絕對不是以提供物廉價美的網路頻寬之姿介入,因為該服務模式與其關注的本業相衝突,相反的,其比較可能樂於企業因採用雲端服務而得支付其大筆頻寬費用。
雲端服務市場還需要一段時間沉澱、發酵。雲端服務確實是有助企業降低資訊部署與維運等成本,不過,上述的雲端效益卻不是那麼容易就享受得到,因為,除了基礎建設還不完善、雲端服務的種類,以及企業對資訊系統工具的使用心態與習慣也還未改變。
-----------------------------
文章出处:ZDNet台北
記者:蔡宜秀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