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我参加了计世集团举办的”2008 IT两会”。这次会议将主题定位于”融合时代的变革与挑战”非常贴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确实是”中国制造”目前面临的转型、增值、升级过程中非常紧迫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IT产业界应该积极参与其中的一个新课题。
##CONTINUE##
会议期间,很多嘉宾都谈到了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谈到了IT产业近乎压抑的发展环境。在这种宏观经济环境中,我特别想呼吁的是——IT产业的信心不能失去。温总理说过:”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一个月前,英特尔公司总裁兼CEO欧德宁先生来访中国,带来新的投资计划,重要的就是表达对中国的坚定信心。中国是英特尔目前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希望未来5到10年,中国能成为英特尔最大的市场,这不是”是否”的问题,而只是迟早的问题。
种种数据表明,中国的信息产业,包括通信产业,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仍将保持继续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中央政府正在下大决心加强基础建设投资,想方设法扩大内需,这些都会对IT需求带来实质性的促进。我们要对中国经济有信心,对中国IT产业的持续发展保持信心。
如何体现这份信心呢?那就是要在经济低谷中,不要放弃对研发的投入和对创新的追求。英特尔公司在40年的历史里,经历了多次不同时期的产业低谷,但英特尔一个根本的理念,就是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执著于对未来技术的研发投资、对新的应用模式的创建和对新的市场机会的推动。研发的经费不能砍掉,研发的力度不能放缓。因为只有在为未来而投资的情况下,在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的时候才能更好迎接未来的机会。一旦放弃了持续创新的决心和信心,你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只剩下成本,没有别的的东西。
那么中国IT产业创新和研发的方向在哪里?这要从大的宏观政策环境来分析。我在上一篇博客《金融风暴与中国IT产业新机遇》中,曾谈到工业体系增值、农村经济发展给中国IT产业带来的全新机遇。这两点在与业界朋友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除了工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机遇,这里我想补充一点,就是消费IT细分化带来的创新机遇。
消费类产品已经进入一个细分市场时代,不同用户、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需要的应用可能都不一样,所以怎么做到针对消费者的细分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功能、体验,使产品更有用、体验更好,这里有一个需求趋势。随着中国3G移动通信的发展,中国可能会拥有最大规模的手机互联网用户——在手机、笔记本、上网本这些产品里面有很多创新机会,运营商非常想和IT产业合作,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消费者。这种机遇是中国非常独特的,是中国完全有可能超越世界的机会。
抓住以上机遇,IT产业加强合作、创新突破非常必要。整个IT产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大家要共同面对挑战、一起去寻找新的”奶酪”,一起携手创新、做大市场。英特尔非常愿意跟产业界方方面面合作起来,过去这样做,今天这样做,未来更要这样做。只有一块合作起来,创新出新的方法、新的产品、新的使用模式,为工业经济增值、农村规模化经济发展,为创造更好的消费者体验一块努力,整个IT产业才能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成为经济走出低谷、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
-----------------------------
文章出处:硅谷动力
作者:杨叙 - Intel中国大区总经理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